2012年3月25日

生物炭,生物炭...我真是越來搞不懂你啊!

生物炭,一直是伍迪很感興趣的項目!

相較於其他有心挽救地球的科學家所提出的所謂「地球工程」,甚麼「把富含養分的海洋深層水抽到表面,讓海中藻類大量孳生」;「或者是用極輕薄的材質,在大氣層外做一個大鏡子,反射一定比例的陽光」...把「有機質在低氧環境下碳化,然後埋在土中,以碳的形式封存」,說起來和藹可親,也好理解的多!

至少,至少,施用生物炭,好像失敗了也不會出大亂子的樣子!

何況,人們開始關注,也是伍迪自己開始關注這個東西,原因都是因為把炭混入土壤中,似乎對提高地力有所助益!(這也是為什麼生物炭又稱為「農業炭」的原因)

可是把有機質燒成炭,其實不只把它碳化這麼簡單。同樣黑黑一塊,分析起來,物理、化學性質可以天差地遠。

所以當大家一頭熱認為把有機物碳化塞到土裡,就能複製亞馬遜河的黑土傳奇時,很多科學家都出來呼籲:不要把事情想得這麼簡單!

今天,看到外國媒體報導,把休士頓的Rice大學的一項研究,冠以「做出更好的生物炭」(Cooking better biochar: Study improves recipe for soil additive)的標題,伍迪真是開心了一下,以為將會破解甚麼生物炭製程中的天機。

不料,看了內文之後,伍迪越來越糊塗了!原文在此

因為報導裡,提到生物炭可以提高土壤保水力與炭移除,這個都是大家知道的。而他們的重點是,燒製的關鍵,是溫度必須達到450度。

低於450度燒出的碳,不只不會幫助吸收較多的水分,反而可能妨礙水分的吸收,造成有機養分流失。

這倒讓伍迪有些傻眼!

因為一般認為生物炭是偏鹼性,Ph約在8.5左右。從炭的製程上看,在400度左右燒出的炭,會偏微酸性。換句話說,450度左右,燒出的炭,根本不和一般對生物炭的定義!

而根據伍迪的「明查暗訪」,按照販賣廠商的說法,市售的木炭(俗稱的黑炭),至少都是700~800度燒出來的。至於白炭、備長炭...燒製所需的溫度更高。

那麼450度有甚麼意義?

是國外市面上會有以400度燒製的炭販售?或者這是要對某些人會自己在花園、農地裡挖溝燒一些農業廢棄物,然後覆土悶燒炭化,提出糾正嗎?還是,要告訴大家,不要把烤肉的灰燼,跟「生物炭」畫上等號?...

伍迪真是不明白,如果一般很難搞到450度以下燒製的炭,那這篇研究的目的何在?

不過起碼有一點,就是在台灣,市面上買到的木炭,應該都能在研磨成粉末後,加到你的植栽或土地裡,增加保水力囉!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不好意思想請問一下
市面上哪裡可以買到生物炭呢?
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