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2日

伍迪入手的第一份養殖蚯蚓的資料

先說個小故事...
前陣子,我曾寫了份企劃書給某個基金會。是有關讓些弱勢團體,配合回收社區內餐飲業者對食材前處理的廢棄物,繁殖蚯蚓,再用蚯蚓糞,協助弱勢團體可以增加點財源。
可是最終沒有成事。
問題出在我沒有打算把販賣活體蚯蚓當作收入之一。

也許是種婦人之仁,我總覺得被賣的活蚯蚓,下場多半不會是回到土裡,繼續貢獻大自然。要嘛被串上魚鉤當餌,要不然就是一大把被絞成像漢堡肉似的當飼料。
所以我一直希望找到可以只賣蚯蚓糞就可以Cover的模式。但是顯然通不過基金會那些受過專業商學員訓練的人考驗...
因此其實有點猶豫要不要貼上這份資料。因為這裡面談的就是一種賣蚯蚓的經營模式...
可是這份來源自賓夕凡尼亞大學的資料,是伍迪對蚯蚓感到興趣後,最早找到的資料之一,然後使用「會意翻譯法」改寫成中文,另外附註些自己所知,台灣的現況。對自己有點紀念性,所以,就擺上來吧。反正是我的部落格!
既然是「會意翻譯法」改寫過的,翻譯的品質請勿追究,因為本來只是為了自己日後再看時,不用一直翻字典而已(唉!其實伍迪的爛英文,認真翻也不能入眼)...所以想看原始文件的,請點這裡!順便幫賓州大學打個廣告,其實他們有許多小型農場綜合經營的訊息,雖然伍迪只取了養蚯蚓一段,其他也蠻值得有興趣的朋友看看。
好啦!閒話太多,看看人家怎麼說?
對一些小型農場來說,將生產蚯蚓企業化是可行的。通過每次維護一到兩個蚯蚓床,只需要最小的建置成本,維護與勞動力。並不影響小農日常運作與家務勞作,大部分建立蚯蚓養殖環境所需的材料都可以在小型農場裡找到。
想要投入蚯蚓養殖者面對的最重要的問題是市場的需求。少量上市的蚯蚓,可能被用在動物飼料中,家庭花園,或有機廢棄物處理系統。譬如,作為釣魚時的誘餌,一向是蚯蚓主要的市場。銷售成功的關鍵,與季節和地點有極大的關係。你必須在客戶需要時,提供他們想要的產品。這意味著你的價格要具備競爭力,蚯蚓本身的品質乃至於不同大小的容器。每天一早,都應該跟你的客戶或經銷商聯繫確認。
蚯蚓的培養
在美國最常見的養殖品種是紅蚯蚓(Lumbricus rubellus),這是著眼於它的抗寒能力與環境適應性,能夠容忍大量腐朽的有機物。(譯註:在台灣常見的品種是改良過的太平二號--也就是所謂的赤子愛勝蚓)。出於作為誘餌的需要,產於非洲的Eudrilus eugeniae跟Eisenia foetida(台灣俗稱虎蟲),是比較熱門的。另有一種原產於北美的Lumbricus terrestris,雖然是好的魚餌,市場需求很高。但繁殖的難度很難達到商業化,因為它對溫度的要求比較挑剔,同時繁殖緩慢,又有遷移的習性。
只要有足夠的有機質,蚯蚓可以養在任何排水良好的容器中。為了讓蚯蚓生活環境的保持在涼爽與潮濕的狀態,需要鋪設一些底材,創造足夠的深度。如果天氣乾燥,可能需要定期在蚯蚓養殖床上灑一點水;若是雨季,因為過多水分可能導致蚯蚓逃離或死亡,所以用些碎石、沙子,或者鑿穿了排水孔的水管作為基底床,將有助於防止水的浸泡。
建立一個蚯蚓養殖床的材料,可以有很多種。一個固定的木製結構,或用便於擴展的空心磚圍出個區塊,是兩種不錯的選擇。為了容易收穫蚓糞,養殖床的寬度應該有48英寸(約120公分)。在美國北方,養殖床的底部應該挖深到地面下16~24英寸(40~60公分),並在上面做適當的覆蓋,以避免寒冬時的凍結。(譯註:在台灣可能適度地墊高以防淹水,是比較重要的)後面會用兩個表個顯示建立這樣結構蚯蚓養殖床的費用。
木製蚯蚓養殖床空心磚製可擴展的養殖床
(左方是木製結構的養殖床,右方是以空心磚搭成的養殖床)
蚯蚓養殖床上約應該混用2/3的表土與1/3腐敗的有機物。每平方英尺(約30*30公分)的養殖床,可以放養的比率約在100~500隻蚯蚓間。養殖的密度、供應飼料的頻率與數量,對成熟蚯蚓的大小,有很大的影響。養殖密度過高或餵食不充足,將會導致所養的蚯蚓不容易符合市場需求。蚯蚓產卵後,需要三到五個星期的孵化期。
新生的蚯蚓迅速的成長,大約一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再繁殖下一代。不過依據生長的情況,有些蚯蚓也許需要六個月才能完全成長。一般而言,受到積極照顧的蚯蚓養殖床,每年可從每平方英尺(約30*30公分的面積中生產4~5磅(約1.8到2.25公斤)的蚯蚓。
蚯蚓幾乎可以餵食所有的有機廢棄物,包括新鮮的糞便,廚餘,牲畜飼料的殘渣。最適合生長與繁殖的飼料,應該包含10~12%的蛋白質(在乾燥的狀態下)。糞肥應該用適量的水混和,倒在養殖床上。乾的物料則是先鋪灑上去,同時澆水淋濕。要滿足正在茁壯期的蚯蚓,餵食的週期保持再3~5天。但要避免過量餵食,因為飼料會過度發酵,使得養殖床變成酸性的環境,會導致蚯蚓發育不良。過度發酵的情況一直發展下去,蚯蚓可能會逃離或死亡。此外,過剩的飼料還會吸引蟎蟲過來搶食。
收穫
在成長期間,蚯蚓晚上爬到培養床的表面進食。所以清晨在蚯蚓還沒鑽進養殖床更深處前,是採收蚯蚓很好的時機。輕輕取出養殖床上半部約2~3英寸(約5~8公分)的部分,分離出你所需要的蚯蚓,並把那些不含蚯蚓的物料回填養殖床上。用適當大小的篩子手工篩選,或商業的蚯蚓分離機,都能很方便的完成這項作業。如果有個篩選台跟明亮的燈光,更有助整個流程。每次只要採收足夠幾天內銷售出去的蚯蚓,而且在販賣時,蚯蚓必須包覆於潮濕的養殖床鋪料或泥炭苔裡面。
行銷
蚯蚓可以直接賣給釣客或園丁,也可以批發給誘餌商店(對台灣而言,就是漁具店)。各類容器都可使用,包括紙袋,紙板箱,紙杯,塑膠或保麗龍。別一次在容器中塞入太多蚯蚓,一個一加侖容器(約3.5~4公升)的容器,可以放入一磅,也就是約500條蚯蚓(台灣販賣的太平二號,可能因為體型較小,每台斤,也就1.3磅左右,有1500隻,售價400~500元)。一夸脫(約1公升)的容器約250條,半品脫(0.25公升)的容器適合裝50條蚯蚓。(台灣一般買到的,是用直徑十公分,高約五公分的塑膠罐裝著20至30條蚯蚓,售價約25~30元)
初始投資額:
  • 木製蚯蚓養殖床(42平方尺面積):316美元
  • 飼養勞務需求:1小時 /床/週,52週 /年
  • 收穫勞務需求:3小時 /床/週,20週 /年
(下面有兩個成本分析的表格,因為在台灣實用性不大,就沒有翻出來)
Table 1. Cost of constructing and stocking a wooden-box worm bed.
UNIT PRICE Q UANTITY AMOUNT
Lumber (2"x 4")
Lumber (2"x 8")
Nails (8d)
Drain pipe (4")
Gravel (3")
Sand (3")
Top soil/compost mix (8")
Labor
Worms
Total investment cost
Cost per sq ft bed area
foot
foot
pound
foot
cu ft
cu ft
cu ft
hour
pound
$0.30
$0.65
$1.00
$0.40
$0.45
$0.70
$0.50
$5.00
$5.00
48
46
1
12
10.5
10.5
28
6
42 $
$
$14.40
$29.90
$1.00
$4.80
$4.73
$7.35
$14.00
$30.00
210.00
316.18
$7.53
Note: outside dimensions are 12.25 by 4 feet; effective bed area is
12 by 3.5 feet.
Table 2. Cost of constructing and stocking a cinder-block worm bed.
UNIT PRICE Q UANTITY AMOUNT
Cinder blocks (8"x 8"x 16")
Rebar (3/8")
Drain pipe (4")
Gravel (3")
Sand (3")
Top soil/compost mix (8")
Labor
Worms
Total investment cost
Cost per sq ft bed area
each
foot
foot
cu ft
cu ft
cu ft
hour
pound
$0.90
$0.35
$0.40
$0.45
$0.70
$0.50
$5.00
$5.00
44
20
12
7
7
19
4
28.5
$39.60
$7.00
$4.80
$3.15
$4.90
$9.50
$20.00
$142.50
$231.45
$8.12
Note: outside dimensions are 12 by 4 feet; effective bed area is
10.67 by 2.67 feet.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