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0日

沃土與堆肥-1

家附近,有個社區公園。

說是個公園,但是從伍迪臥室看出去,只看的見顆茂密的大樹,擋住了公園的大部分,其他的就是樹根周邊光禿禿的土地。

別被誤導了,以為是個乏善可陳的公園。其實從其他的角度,還是可以見到它花團錦簇的一面。

就一個社區公園而言,品味並不特別高,但也不算特別壞。恰如其分的...

 

不過正如我前面說的,我最常看著的,是那棵樹跟它沒有遮蔽到的地面。

爾偶伍迪起得早了,會泡杯咖啡,遙遙的從窗口看著它。依照私人的喜好,晨光微曦中的大樹,是最好看的。

印象中,它四季常綠的,永遠都有那麼多葉子,但是每天落葉的量也很可觀。當地上累積了一點有黃有綠的色彩,於是公園人工的氣息消減不少,透出微微自然的興味。

然而,不久之後,就會有穿著背心的,不能確知是清潔隊或義工的人,用竹掃帚在地上划呀划的。那個態勢好像不單是要把落葉聚攏起來,倒像是要把地皮也刮掉一層。

這麼經年累月下來,樹根底為什麼沒被刮出個大洞來,實在也算是個謎!

不過比較引人好奇的還是,掃完的樹葉上哪去了?

合理的猜測,是被當作垃圾一類的東西送去焚燒了;另外我有些一向比較關心公共資訊的朋友傳說政府機構好像有個將公園的落葉集中,做成堆肥的計畫。但是也沒忘了補上一句:「不是每個公園都有,我不確定你們家那個是不是計畫的一部分!」

真的有這樣的計畫嗎?我這人天性疏懶,所以也沒有深究。

但是就算有,我都很好奇,那棵我叫不出名字的樹先生或樹小姐若能參與討論的話,它會贊成這麼勞師動眾的計畫,還是就讓落葉直接在它腳邊腐朽,重新回歸成大地的一部分?

我常常會在對著窗外喝咖啡的時候,思索這個問題。

不過這種思考一般不會太久:當清掃的人又來了;或者當幻想到樹會基於「化作春泥更花」的理由,反對把落葉掃得一乾二淨這種情節。我就會默默的喝掉剩下的咖啡,離開窗邊。

清掃的人發出那種刮地的聲音,無疑不是思考時合適的背景音;至於後者...別鬧了,把樹擬人化已經夠瘋癲,還要它吟詩作對,那就真是瘋過頭了

09082010002

這是每三個月,他們清理後留下的一部分。
從畫面中人的比例,就可以知道,到底弄走了多少有機質。
這樣不斷的把有機質搬走,
公園乾淨清潔樣樣不缺,就是土壤會變得貧瘠這事...
滿讓人擔心的!

沒有留言: